高中化學教師資格證面試有哪些類型的試題?
-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高中化學《明礬的凈水作用》主要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實驗展示,激趣導入
多媒體視頻展示明礬凈水的實驗:
取適量研磨細的明礬粉末加入到盛有河水的一個燒杯中攪拌,觀察現象。
教師設疑:這種白色物質明礬是什么?它是如何起到凈化水的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明礬的凈水作用。
教師板書課題“明礬的凈水作用”。
(二)聯系舊知,探究新知。
教師展示一袋明礬:這就是明礬,它是無色的晶體,易溶于水。
教師板書明礬的化學式KAl(SO4)2·12H2O。
教師引導:我們觀察明礬的化學式,可以得到哪些關于物質構成的信息呢?
學生思考、回答。
講解:明礬中含有兩種陽離子鉀離子和鋁離子,一種陰離子硫酸根離子,像明礬這樣的鹽屬于復鹽。什么是復鹽呢?復鹽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陽離子和一種陰離子組成的鹽。
請兩位學生板演明礬溶于水發生電離的方程式,其他學生在紙上書寫。教師點評并板書明礬溶于水發生電離的方程式。
教師提問:之前我們在學習膠體凈水作用的時候學習了氫氧化鐵膠體可以凈水,氫氧化鐵膠體是如何起到凈水作用的?
學生回憶、回答:利用了膠體的吸附性,氫氧化鐵膠體通過吸附水中的懸浮顆粒并沉降達到凈水目的。
教師引導、設疑:明礬凈水的實質與氫氧化鐵膠體凈水實質是相同的。請大家想一想明礬凈水的實質和原理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回答。
教師講解:明礬溶于水后電離出的鋁離子進一步與水反應,即鋁離子發生水解,生成了氫氧化鋁(Al(OH)3)膠體(板書:Al3+與水反應生成Al(OH)3膠體的離子方程式。),Al(OH)3膠體具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它能凝聚水中的懸浮物并使之沉降,從而達到凈水的目的。
多媒體展示視頻:150倍速下,河水中的懸浮物在Al(OH)3膠體作用下的沉降過程,學生直觀感受、加深認知。
(三)知識升華,聯系生活
提問:明礬作為凈水劑,能夠對水進行殺菌消毒嗎?
聯系舊知,引導啟發:次氯酸能殺死水中的細菌起消毒作用,是因為次氯酸的氧化性。
講解:明礬不具有強氧化性,所以只能凈化水但不能對水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四)課堂小結,課后調研
師生總結、歸納本節課內容。
作業:課下查閱資料,生活中還有哪些凈水劑、其凈水的原理是什么。寫成科研小論文的形式。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氫氧化鋁膠體帶正電,這種說法正確嗎?
【參考答案】
不正確。膠體本身并不帶電,因為膠體具有很強的吸附性,所以會吸附帶電離子而使得膠粒帶正電或負電,通常氫氧化鋁膠粒因吸附溶液中的陽離子而帶正電荷,但是整個膠體呈現電中性,所以氫氧化鋁膠體整體并不帶電。
2.說一說課堂上進行演示實驗的實施要求?
【參考答案】
(1)準備充分,確保成功。演示實驗一旦失敗,將會嚴重地影響教學效果。(2)現象明顯,易于觀察。明顯的實驗現象,能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這是順利進行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基礎。(3)操作規范,注重示范。演示實驗中教師的實驗操作是學生學習的榜樣,因此,在教師演示實驗教學中,要注重操作規范,給學生以示范作用。(4)演、講結合,啟迪思維。明顯的現象能給學生以生動的直觀印象,但只有通過思維才能完成認識上的飛躍,達到教學目的。(5)簡易快速,按時完成。在不違反科學性的前提下,演示實驗所采用的儀器和實驗裝置應力求簡易。(6)保護環境,注意安全。化學實驗中常會接觸到有毒、有害物質,常會遇到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教師應樹立“綠色化學”觀念和“安全第一”思想。
高中化學《氣體摩爾體積》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高中化學《氣體摩爾體積》主要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導入新課
復習公式N/NA=n=m/M,再一次明確物質的量的橋梁作用,同時考慮另外一個宏觀物理量——體積。提出新問題:如何建立V與n之間的關系呢?引入新課《氣體摩爾體積》。
(二)情境創設 新課講授
1.提出問題:什么是氣體摩爾體積?請學生根據摩爾質量的知識從理論上試著說出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單位和計算公式,小組內討論交流。并在ppt上給出氣體摩爾體積的相關知識。
2.學生對課前計算結果和課上的實驗的觀察,從中歸納結論。
①觀察課前對l mol物質體積的計算結果,能得出什么結論?②通過課前對電解一定量水得到氫氣和氧氣的物質的量比,結合課堂上對實驗的觀察,能得出什么結論。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并得出結論:同溫同壓時,l mol的氣體——體積大,不同氣體體積大致相同。固、液體——體積小,不同物質體積各不相同。對于氣體,同溫同壓時:物質的量相同時體積也相同。
3.結合剛剛得出的結論提問:為什么在同溫同壓時,相同物質的量的不同氣體,體積卻大致相同?請小組內總結,從微觀粒子角度考慮,決定體積的因素有哪些?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并進行講解:決定物質體積的因素:①粒子數目(相同);②緊密排列時取決于粒子大小(固體和液體);③離子間距離很大時取決于粒子間距(氣體)。并及時強調,氣體分子間距離取決于外界的溫度和壓強,所以才會出現,分子數相同(即物質的量相同)時體積也相同。
4.通過數據進行講解和得出結論:
0℃,101 kPa(標準狀況),l mol任何氣體的體積都約為22.4 L。即此時,氣體摩爾體積Vm=22.4 L。
提示學生從微觀粒子角度考慮,并將模型中的小球換成大小不一的,進行展示,依據模型理解。通過模型中大小不一的小球幫助學生理解相同條件下,不同氣體的Vm相同的本質原因。
(三)鞏固提升
指導學生進行當堂訓練。
(四)小結作業
學生總結當堂課學到的知識。布置作業:課下總結物質的量n與質量、粒子數、氣體體積之間的關系。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參考答案】
1.知識與技能目標:①能說出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②能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說出影響氣體體積的因素;③能進行氣體摩爾體積的簡單判斷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目標:①通過已有知識的遷移理解氣體摩爾體積;②通過制作模型和動畫演示理解各因素如何影響氣體體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進一步體會物質的量的“橋梁”作用;②培養分析推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氣體摩爾體積的大小是不是固定不變的,取決于什么?
【參考答案】
氣體摩爾體積的大小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取決于溫度和壓強。在同溫同壓下,任何氣體的氣體摩爾體積大小相同。
-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1題12分,第22題13分,共25分)
21.參考答案:
(1) “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區別主要體現在:
第一方式上:“教教材”主要體現的是教師教學僅僅是為了完成教科書上的內容,照本宣科,忽視學生自身的情況,沒有對教材進行整合加工,教材等于所有的教學內容。
而“用教材”是指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于教材中做到以下幾點:
①依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各有各的特點,即使在同一個班級,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差異。在使用教科書的過程中,要依據學生的自身情況而定,這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核心。
②根據教學情境
③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選擇具體教學素材。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實際的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學生學會學習,能夠在單位教學時間里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④深入分析和挖掘教科書內容,將知識具體化。不僅要明確教科書知識的遷移價值,更要看到教科書背后所隱含的思想、觀點和方法。
⑤轉變觀念,開放教學和開發教學資源。可以對教科書進行重組或整合,也可以對有效的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還必須重視拓展利用各種校外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二目標達成上:“教教材”只重視結果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而忽視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形成。
而“用教材”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
(2)上述過程中體現的教學理念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立足于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著眼于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相融合的高中化學課程目標體系。材料中的教師并不是簡單“教教材”而是精心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帶領學生自己動手探究,既能幫助掌握知識,又能體會探究過程和方法,還能激發學習興趣,所以體現了這一課程理念。
②設置多樣化的化學課程模塊,努力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生選擇的空間,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材料中教師教學時給學生設置多個探索模塊,并且讓學生自主選擇主題,和利用網絡資源查找相關資料都體現了這一和教學理念。
③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和決策能力。材料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角度出發,立足于他們的生活經驗,設置不同的探究活動,體現了這一理念。
④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材料中的教師為學生提供了多個相關的活動主題,正是體現了這一理念。
22.【參考答案】
(1)實驗探究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探究方法,運用好實驗探究可以增進學生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學習基本的實驗技能,完成基礎的學生實驗。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①提出問題:從化學教科書以及生活中發現問題,并提出相關問題。
②猜想與假設:根據問題結合以前的知識經驗以及生活經驗,在教師的引導下,做出科學合理的假設。
③制定計劃:為了解決提出的問題以及合理驗證假說的正確性,提前設計好實驗方案。
④進行實驗:根據設計的實驗方案,學生自主進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適時給予引導。
⑤收集證據:認真觀察實驗發生的現象,并總結。
⑥解釋與結論:根據實驗現象對假設進行合理的解釋。
⑦反思與評價: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討論,對探究結果的可靠性進行評價,對探究學習活動進行反思,發現自己的問題,并吸取他人的優點,并提出改進措施。
⑧表達與交流:通過口頭以及書面形式表達探究過程和結果,并與他人進行討論與交流。
(2)①化學教學實驗的認識論功能:是提出化學教學認識問題的主要途徑之一;為學生認識化學科學知識提供化學實驗事實;為學生檢驗化學理論、驗證化學假說提供化學實驗事實。
②化學教學實驗的方法論功能:通過化學教學實驗,可以使學生受到觀察、測定、實驗條件的控制、實驗記錄、數據處理等科學方法的訓練。
③化學教學實驗的教學論功能:能夠激發學生的化學實驗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化學教學情景的重要形式;是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和發展實驗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重要手段。
④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的教學實踐功能:通過實驗學習化學知識,幫助學生認識物質以及變化的本質和規律,幫助學生建立化學概念,最終將化學知識綜合運用于生活中。
三、診斷題(本大題共1小題,15分)
23.參考答案:(1)NaOH溶液或者稀硫酸溶液。
(2)根據氣體體積算出鋁的質量,銅鋁的總質量減去鋁的質量得出銅的質量,銅的質量除以銅鋁的總質量即可得到銅的質量分數。
(3)不可以,濃硝酸能夠使鋁鈍化,但與銅反應產生二氧化氮,有毒,不符合題意;稀硝酸與銅鋁均可反應,不能區別。
(4)方案Ⅱ更好。方案Ⅱ中測定質量更便于稱量,誤差較小;而方案Ⅰ中產生氣體不易收集,誤差較大。
四、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20分)
24.【參考答案】
(1)優點:①密切化學與生活和時代之間的聯系。通過酒文化導入課題,既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體會化學的重要性。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對乙醇的觀察總結其物理性質,并通過對乙醇分子式的回憶,來學習新知乙醇的結構,可以使學生充分回顧舊知,建立新知與舊知之間的聯系。③探究實驗,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對乙醇的結構式的探究,通過乙醇和鈉的反應得出乙醇中的羥基官能團。
缺點:①重難點不夠突出。對于乙醇的催化氧化,是本節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原理,得出斷鍵方式。②缺乏前后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在教學設計時可以利用學生之前所學的甲烷的性質:甲烷不可以與金屬鈉反應而乙醇可以與金屬鈉反應,說明乙醇的結構中有不同于烷烴的結構。
(2)教學設計時應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學情分析:
①學生的認知和思維特點。學生有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對實驗探究有強烈的欲望,但是綜合分析能力有限,所以在進行教學時需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進行教學。
②學生生活經驗的儲備。學生在生活中有見過很多有機物,乙醇是其中之一。學生通過生活經驗可以很好的總結出它的物理性質。
③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學生在之前已經學過了簡單的有機物,比如甲烷,知道了甲烷不可以與金屬鈉反應,同時知道甲烷的C和H之間的結合方式。
④知識的內在邏輯。化學知識特別是有機化學知識很好的體現了化學物質的結構和性質之間的關系。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體現這一點,在教學時可由乙醇的結構得出乙醇的性質和用途。
五、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1小題,30分)
【參考答案】
1.電解質的概念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認識有:①忽視電解質是化合物,誤將單質和混合物判斷為電解中;②忽視水溶液或熔融狀態指的是兩種情況符合一個即可,而不是全部滿足。
2.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夠區分電解質,會書寫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能從電離的角度重新認識酸堿鹽。
過程與方法:通過書寫酸堿鹽的電離方程式重新認識酸堿鹽,提高分析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學習中感受探究物質奧秘的樂趣,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
(2)教學重難點
重點:電解質的概念,電離方程式的書寫。
難點:從電離的角度認識酸、堿、鹽。
(3)教學方法
講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練習法等。
(4)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在中學的時候就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連有小燈泡和電源的兩個金屬片插入不同溶液中,發現有的溶液可以使小燈泡發光,有的則不能,哪些溶液可以使小燈泡發光呢?
【學生回答】氯化鈉溶液,燒堿溶液,鹽酸溶液……都可以使小燈泡發光。
【提出問題】不僅它們的溶液能夠導電,它們的固體分別加熱至熔化也能導電。今天我們先來研究為什么氯化鈉溶液能夠導電的問題,一起來學習“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
環節二:新課講授
1.電解質的概念
【提出問題】在之前學習過的一些溶液能夠使小燈泡發光,同樣地氯化鈉、氫氧化鈉、硝酸鉀在加熱到熔融狀態下也可以導電,像這樣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就是電解質。大家思考,銅是不是電解質,鹽酸溶液是不是電解質?
【學生回答】都不是電解質。
【提出問題】為什么都不是電解質呢?
【學生回答】都不是化合物
【提出問題】氯化氫在熔融狀態下不能導電,而在水溶液中可以導電,它是電解質嗎,為什么?
【學生回答】是電解質,因為兩個條件滿足一個即可。
2.NaCl 晶體在溶液中的電離
【提出問題】以 NaCl 溶液為例,思考溶液為什么會導電?
(教師結合上圖、學生回答進行講解,示意圖可以通過大屏幕呈現或者讓學生看教材也可以。)
- 職業教育的發展前景怎么樣?2條回答
- 建筑專業中級工程師評審流程是什么樣的?1條回答
- frm考試報名時候個人信息怎么填寫,有什么需要注意的?1條回答
- 出國留學去那個國家好?1條回答